迟毓凯·心理学大师课资源简介:
想要学习心理学的你,是不是遇到了以下世纪难题:
跟风买了很多书,却放任大部头的教材在书架上落灰?
课程买了一个又一个,却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上这些零散的知识?
报了一些培训班,却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学的总在下—个班?
这—次,我们邀请最会讲故事的心理学资深专家迟毓凯老师,以心理学大师为线索,通过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和所思所想,深入他们的理论与研究,帮你构建心理学的认知地图,系统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内核。这一次,应该是你进入心理学世界的最佳姿势。
迟毓凯·心理学大师课课程亮点
1、大师引领:从心理学大师入手,系统了解心理学的框架,这种方式更权威。
2、问题先导:通过心理学视角,重新审视人生的重要时刻,这样诠释更靠谱。
3、有用有趣:以大师故事轶事为引,深入浅出的传递内容,这种形式更轻松。
4、延伸书单:心理学入门书籍+20位心理大而对应书单,供你深入研读学习。
迟毓凯·心理学大师课课程目录
发刊词 20位心理学大师,带你换个视角看人生.pdf
发刊词 _ 20位心理学大师,带你换个视角看人生.mp3
01 弗洛伊德: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泥潭?.mp3
01 弗洛伊德: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泥潭?.pdf
02 荣格 如何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..pdf
02 荣格:如何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_.mp3
03 埃里克森:如何把握人生的关键期?.mp3
03 埃里克森:如何把握人生的关键期?.pdf
04 华生:职场恋情,何去何从?.mp3
04 华生:职场恋情,何去何从?.pdf
05 皮亚杰:孩子的教育如何顺势而为?.mp3
05 皮亚杰:孩子的教育如何顺势而为?.pdf
06 霍尔:如何成为有影响力的人?.mp3
06 霍尔:如何成为有影响力的人?.pdf
07 马斯洛:如何优化人心自我实现?.mp3
07 马斯洛:如何优化人心自我实现?.pdf
08 罗杰斯:如何给别人做思想工作?.mp3
08 罗杰斯:如何给别人做思想工作?.pdf
09 斯金纳:如何构建一个有序的组织?.mp3
09 斯金纳:如何构建一个有序的组织?.pdf
10 高尔顿:心理测验靠谱吗?.mp3
10 高尔顿:心理测验靠谱吗?.pdf
11 塞利格曼: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感?.mp3
11 塞利格曼: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感?.pdf
12 斯腾伯格:是什么让爱情更久远?.mp3
12 斯腾伯格:是什么让爱情更久远?.pdf
13 契克森米哈赖:如何沉浸在当下的幸福体验中?.mp3
13 契克森米哈赖:如何沉浸在当下的幸福体验中?.pdf
14 加扎尼加:到底谁说了算,是你还是你的大脑?.mp3
14 加扎尼加:到底谁说了算,是你还是你的大脑?.pdf
15 乔纳森·海特:如何处理感情与理性的冲突?.mp3
15 乔纳森·海特:如何处理感情与理性的冲突?.pdf
16 卡巴金:如何保持正念的力量?.mp3
16 卡巴金:如何保持正念的力量?.pdf
17 麦克利兰: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成功?.mp3
17 麦克利兰: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成功?.pdf
18 米尔格莱姆:如何不被他人左右?.mp3
18 米尔格莱姆:如何不被他人左右?.pdf
19 阿伦森: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平衡?.mp3
19 阿伦森: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平衡?.pdf
20 马库斯:如何面对多彩的世界?.mp3
20 马库斯:如何面对多彩的世界?.pdf
部分文档在线阅读
有趣的大师故事,有用的人生智慧!
你好,欢迎来到有趣有用的《心理学大师课》,我是迟毓凯。
从今天起,我将和你在湛庐阅读一起谈谈心理学大师的那些人,
那些事,那些启示与价值。我不仅要讲许多事儿背后,心理学上“为什么”的问题,让你知其然,也知其所以然,而且也会讲生活中“怎么办”的
问题,让你明白从大师的角度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诸多问题,并给出实用的建议。后面的每一讲,我都会以这样的逻辑带着你进入心理学大师的世界。
1.童年不幸毁一生?
1.1弗洛伊德的童年与观点
讲心理学大师,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是绕不开的人物,我们课程的开篇也从弗洛伊德讲起。
弗洛伊德当年在心理治疗中发现:许多人成年时的问题,往往和自己的幼年经历有关系,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,一个人的童年与成年时的人格有着怎样的因果联系?精神分析这一学派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分析,分析别人,也分析自己,而且分析起自己来呢也一点不客气。
弗洛伊德就自我分析,为什么自己对于父亲的感情比较矛盾,爱恨交织的,大抵源于对母亲的依恋。他依稀记得,大约两岁半的时候,他看到母亲的裸体,原始本能的冲动被唤醒,对母亲就有了一种特别的依恋感,而父亲则成为了一个剥夺了母亲之爱的人。
基于这些分析,弗洛伊德提出了“俄狄浦斯情结”这一概念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恋母情结”他认为,所有儿童在发展过程中,都会不可避免地体验到这种强烈的感受,“恋母仇父”或者“恋父仇母”,如果这种情结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,则会影响未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。
弗洛伊德还强调,成人的人格缺陷,往往来自于童年的不愉快经历,“幼年经验”对整个人生都有着深远影响。正所谓“童年不幸毁一生”。
在许多人理解的弗洛伊德观念中,如果一个人童年过不好,那么他(她)这辈子算是倒霉了,也基本没有改善的可能性了,所以要重视童年及其教育。这就是弗洛伊德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。
当年豆瓣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小组,叫“父母皆祸害”,大家都在那里呢,吐槽父母当年的不良教育,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伤害,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发展,等等。这个小组当年很火,不过后来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,被封了。但是,弗洛伊德“童年决定论”的观念确实深入人心,生命力很顽强。你看,类似说法近几年卷土重来,而且带来了一个现在大众耳熟能详的热词:原生家庭。
1.2原生家庭中弗氏观点的传承
所谓"原生家庭",说的就是你出生后养育你的那个家庭,你我大部分人是和自己的爸妈在一起住的,原生家庭大多是指这个家庭,这是一个人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。后来成年了,结婚了,和老婆孩子住一起了,后面这个家庭就不能叫原生家庭了,那叫什么呢?叫新生家庭,给你新生的家庭。
原生家庭在心理科学界研究得不多,但在咨询界谈论得不少。一般来说,一个人的童年和原生家庭是紧密联系的,而且弗洛伊德的"童年决定论"如此深入人心,所以在原生家庭语境下,许多人的问题源自父母早期的不良教育也就毫不奇怪了。
我们经常会听到,“我今天婚姻的不幸,就是我父母当年婚姻的再版,原生家庭的问题,直接走进了我的新生家庭”。
这是很多人对自己当前不幸的理解,原生家庭,有一种原罪脱不开
当然,也有人觉得,“原生家庭论”是一种骗人的鬼扯,伪心理学。龙生九子,还各有不同呢,龙的九个孩子原生家庭是一样的,但最后却有着不同的形态与境遇,一个人的不幸遭遇,和父母有多大关系呢?这个锅,原生家庭不能背。
那么,原生家庭的真实影响力究竟如何?我们要如何看待弗洛伊德以来流传甚广的“童年决定论”呢?
2."原生家庭"可遗传?
2.1我们为什么喜欢"童年决定论”
在这之前,我们必须直面一个问题,那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喜欢“原生家庭”这个说法?弗洛伊德“童年决定论”为什么生命力如此强大?归根结底还是和人性有关。
首先,“童年决定论”的观点可以让眼前的一切问题得到解释,解释力也确实惊人。这种论调满足了我们对于世界理解的需要,这其实也是宗教的重要心理起源,什么事,都需要一个明确简洁的解释,这一点是人性。相对于“童年决定论”,有些理论解释也许更是事实真相,但由于太复杂繁琐,人们不喜欢。
其次,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,千年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,许多人的童年都不自由,都有委屈,都有着“成人不自在、自在不成人”的成长经历。而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恰恰将问题的源头归结于童年,这确实说出了一些事实,让你瞬间有了“精神分析懂我”的感触,于是中国人偏爱精神分析毫不奇怪。
最后,从根儿上讲,“童年决定论”也好,“原生家庭决定论”也罢,这些说法都是一种外在归因,不伤人心。换句话说,你今天的问题,不是你自己造成的,是由外在因素,也就是童年原生家庭的因素所决定的,是你爸妈当年不良教育造成的。这样的人生解释,在让你感叹生活不公的同时,也给问题找到了借口,责任不在我这啊,由此心灵也得到了安慰,不努力也不用愧疚。
这样,“原生家庭决定论”最终成了一个流行的概念,成了苦闷的芸芸众生寻求心灵慰藉、推卸人生责任的挡箭牌。
2.2影响力代际遗传
不过话说回来,原生家庭,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源头,确实会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,许多科学范式下的心理学研究,虽然没有明确以“原生家庭”的名义展开,但也说明了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:
比如,成长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,成年后更容易产生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;父母经常吵架的原生家庭,会让孩子对恋爱和婚姻感到迷茫、畏惧,甚至厌恶。原生家庭对子女心理造成影响,可以一直延伸到他(她)成年婚后的生活。有研究发现,原生家庭的经历就是你当下性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,换言之,你今天夫妻性生活不协调,就是当年你父母粗暴对待你的部分结果。
一项对4000多名儿童成长追踪调查表明,父母解决冲突的模式会在某种程度上传递给子女,使其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复制这种冲突模式。这也就你夫妻吵架中,一不小心就发现,哎,我刚才到反应怎么这样象我父母当年啊。从某种层面说,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长期的、深远的、可以代际遗传的。。
2.3绝非事情的全部
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毋庸置疑。那么一切都是命中注定,不可悔改了吗,原生家庭带来的诅咒就要代际遗传不断循环下去了吗?当然不是,这绝非事情的全部真相,我命由我不由天。
从理论上来说,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霍妮,就反对弗洛伊德传统的“童年决定论她认为,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,人格的成长会也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。
从现实中,我们也可以看到,大多数的年轻人成年后便会离开家庭,之后的自我塑造,更多是在于自己的努力。原生家庭的力量很强大,但个体的自我塑造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。
“原生家庭论”说出了一部分事实,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影响,但作用有限。它是一面镜子,可以映照出我们过去的事与非,但它绝对不是一把尺子,可以衡量今天的一切因与果。
那么,既然如此,我们究竟该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魔咒呢?
3.如何走出代际循环的泥潭?
首先,需要直面问题,怀平常心,不要总拿原生家庭来说事儿。
所有的父母都难免有不足之处,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。在原生家庭中,父母会犯错误,你我今天已经成为或者将要成为父母的人,也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,偶尔向孩子发发脾气也正常,甚至调查表明大多父母都打过孩子,仅仅凭这些一念之差的过激行为,你不能妄断父母就是残暴无情,或是不称职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天天拿原生家庭来说事儿于事无补,意义不大,既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和你自己的出身,不如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原生家庭的问题,原生家庭的不足,恰恰可以成为你当下努力的方向和理由。
其次,需要主动对话,不要为难自己,与过去的经历握手言和。
主动对话包括和过去的自己对话。当年弗洛伊德分析自己的童年,你也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,回到自己童年的身边,给过去的自己一些安慰,去理解自己的童年,也去理解自己当下的不满,不要用过去的行为模式来惩罚今天的自己。
主动对话也包括和现在的父母对话。你可以拿起沟通的武器,面对曾经的委屈,尝试与父母达成和解:给父母写信,诉说你的委屈和渴望,进而达成彼此的谅解;或者直接与他们对话,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,告诉他们实情,以及你当下所想。
需要注意,你不要期望每次的诚意沟通,都能得到父母多么善意的回应,但一般而言,你自己心中的情结却会因为种种表达而得以舒缓。
当然,实在不行,你也可以寻求专业帮助,自己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时,求助他人,与专业人士沟通就是你最佳的选择途径了。
最后需要转移自己的关注焦点,从关注“过去”转移到关注“当下”和“未来”。
父母有他一辈子的行为逻辑,想通过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,这很难,也不应该成为你的目标。有的父母没有爱,有的父母不知道怎么表达爱……这也是事实,你可以不原谅他们,但必须转移自己关注的焦点。
从心理治疗技术的发展来看,弗洛伊德那种把咨询的重心放在过去的做法已经有些过时了,因为不论“童年决定论”是否真实,纠缠于此往往耗时费力,收效甚微。如今的心理治疗更多不再聚焦于“过去”,而把重点转移到“当下”重视如何去改善当前的行为和人际关系,着眼于现在和未来。
因此,“童年决定论”以及原生家庭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不是去回望过去。而你我要思考的是,从今天起,你我要学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、优秀的父母,避免原生家庭的影响,隔断代际传播的纽带,让自己的孩子,成长在一个明媚的、充满生机与朝气的原生家庭!
最后,讲一则小故事:一个小朋友淘气,很小的时候在父母的卧室里撒尿,气得父亲大骂:你这孩子最终将一事无成!那么,问你,你觉得这个调皮的孩子会不会因为父亲的责骂而怀恨在心,因为原生家庭中父亲的这种诅咒,耽误了身心发展,最终真的一事无成呢?没有,这个小男孩最终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,与达尔文、马克思齐名的19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思想家之一,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弗洛伊德。
好了,这一讲就先到这里。你也可以把你的切实经历或所思所想写在留言区里,咱们一起讨论。也希望你能重新认识理解原生家庭,走出泥潭。
下一讲,我们来聊聊卡尔·荣格,让他告诉你什么才是靠谱的心理咨询。
我是迟毓凯,咱们下一讲见。